close

歐美國家吃什麼都貴, 就potato最便宜。 為何馬鈴薯這麼普及?  這有個小故事:

18世紀中葉,各種瘟疫和災害導致普魯士王國農業歉收,上百萬人餓死。愛民如子的腓特烈二世聽說南美洲有種叫馬鈴薯的植物產量高,營養豐富且易於種植,於是決定在全國推廣馬鈴薯種植。 但保守的農民根本不認同,認為地下的東西與鬼神有關,馬鈴薯屬不吉利食品。最後有人竟然提出,《聖經》中從來沒提到馬鈴薯,說明上帝
是不讓大家吃的。

螢幕快照 2013-04-30 21.05.26  

1740年的一天,腓特烈大帝希讓士兵在柏林郊區種植了一片馬鈴薯田,開花結果後就派重兵把守。農民對此十分好奇,議論紛紛。他們覺得,國王當作寶貝的這種食物一定不尋常。腓特烈大帝同時命令士兵,如果有人偷挖馬鈴薯,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裝作沒看見。 這一招果然奏效,有人把馬鈴薯偷挖回家自己種。由於種植容易,味道甜美,馬鈴薯的種植慢慢得到了普及。

螢幕快照 2013-04-30 20.53.29    

所以現今離德國首都柏林不遠的波茨坦有個無憂宮,無憂宮裡有普魯士國王墓。 德國很少有人在腓特烈二世的墓前獻花,而總是擺放馬鈴薯來紀念他。

螢幕快照 2013-04-30 21.06.57  

 

今天就弄了一道專給莘莘學子+窮苦留學生填肚子用的馬鈴薯濃湯。

Potato soup  

材料:

馬鈴薯 8個,洋蔥 1個, 大蒜瓣 3瓣,帶皮培根 4片, All-purpose麵粉 0.5cup,

無鹽奶油 0.5cup,百里香一撮,白酒 150ml,Extra Virgin級橄欖油,雞或牛高湯350~400cc

濃湯做法分成 4步驟:
1) 炒培根將油炸出 移出培根後置入切丁洋蔥微翻炒至散出香味 再放進切丁大蒜再炒至散出大蒜香味
2) 放入切塊馬鈴薯再炒至馬鈴薯塊外層呈現微透明狀後, 放入白酒以及雞高湯,加水至水位覆蓋馬鈴薯。 以中火加熱水呈微滾狀來煮軟馬鈴薯後, 轉微小火 (嘗一下湯味道再用小撮鹽調味)。
3) 旁邊用小鍋加熱融奶油, 融後分三次放入麵粉炒至膏或黏稠狀。
4) 將step#3加入step#2中, 並充分攪拌到呈濃湯狀, 關火再悶15分即可。

濃湯的顏色可由炒洋蔥的火候以及紅白酒的使用來決定 (圖中湯的顏色是洋蔥已炒成淺咖啡色並使用紅酒) 
經費不足時不要用酒, 再缺就省掉帶皮培根,

更不足就不要用高湯, 青豆可加可不加, 再更窮就改用Virgin或Pure級橄欖油!  如果還是不行, 那就是該打電話回家要錢的時機了。


濃湯有飽足感, 一碗抵一頓飯,以上份量大概5~6碗。



arrow
arrow

    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